品阅小说网 > 和离后嫁给皇帝叔叔 > 第48章 第四十八章和离第二十六天。

第48章 第四十八章和离第二十六天。

品阅小说网 www.pyxs.com,最快更新和离后嫁给皇帝叔叔 !

    第48章

    渭河河边,??傍晚,大片营帐拔地而起,连绵不绝。

    群士兵有条不紊地打水扎营,??埋锅造饭,??片繁忙。

    中心营账,??这带的巡逻特别严密。

    帐里,??以景熙帝为首的众将领围着中间的沙盘你言我语地发表着自己的看。

    “皇上,??大约还要三日,我们便能抵达南陵了。”

    如果沈繁花在此,定会感叹古代交通的落后,??大军走了快半个月了,竟然还没抵达南陵,搁后世,也就一天一夜的车程。

    她不知道的是,??这还是景熙帝要求急行军的前提下,其实已经很快了。

    “南昭那边情况如何?”景熙帝问。

    “目前呈僵持状。”南昭那边反应也挺快的,他们大周刚决定对其用兵,??那边就迅速集结了,??还打算来个攻其不备。多亏了皇上当机立断,在塔木提出那非分的要求后,??立即从东征军和御西军各抽调了支军队过去,??而非拖三天,出了结果之后才调兵。那样的话,??南昭偷袭指定得逞了。

    思忖完,说话的大将佩服地看向中间的皇帝。

    “还有,对方叫嚣着如果我们大周释放了他们三皇子塔木,他们南昭愿意既往不咎。”

    其他人还没反应呢,??顺宁侯就嚷开了,“做他的春秋大梦!”

    紧跟着有将领不可思议地道,“都这个时候了,对方还想虚张声势?”他们难道不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吗?

    其实在场的都是明白人,说来说去都怪陈安和,没将南昭打疼,真打疼了,他们就不会如此天真了。何尝不是对大周的蔑视?

    “南昭国该是不想打仗的。”郑国公忍不住说道。

    此话出,他旁边的顺宁侯就驳了他,“现在可轮不到他们想还是不想了。”紧接着他立即请战,“皇上,等到了南陵,某愿为先锋,杀杀这南昭的威风!”

    景熙帝没说准也没说不准。

    顺宁侯看要事商量得差不多了的,于是开始耍赖,想求景熙帝答应下来。

    郑国公发现这人说话时,口水如既往地溅得四处都是,他站在他旁边真是遭罪了。于是他忍不住往旁边挪了两步,以免被他的口水喷到。

    可他发现,他挪位了,这人没脸没皮地非要挤过来。

    最后郑国公实在忍不住了,“你能离我远点不?”

    “为啥呢?”顺宁侯歪着头问。

    郑国公没说话,拿出了条素帕子擦拭着手背上的星星点点。

    顺宁侯这才回过味来,“原来你嫌弃我啊?”人当即就跳了起来,“好你个郑渊,你忘了当年咱俩被困虎头岭,弹尽粮绝饥肠辘辘之时,分食的半颗李子了?”

    当初为了达到独吞李子的目的,他可是用口水将李子从头到尾都洗礼了遍呢,就这,他还抢走了半颗,那会咋不见他嫌弃?

    郑国公听到这段黑历史,脸都黑了。

    “闭嘴!”

    顺宁侯撇嘴。哼,闭嘴就闭嘴,反正这事在场的老人都知道!糟老头子坏得很,平时一本正经的样子,估计都在憋着坏呢。

    帐篷内,众将士笑得不行,连景熙帝听到这过往糗事眼底都划过笑意。

    就在这时,帐子外传来一阵食物的香气。

    大家都都知道,泡面的味道老霸道了。

    有人耸了耸鼻子问,“什么味道,这么香?”

    刚才商量军机要务时不觉得,被这食物的香气激,众将才发现已经到了吃饭的时间,自己也饥肠辘辘的。

    伙头兵正领着群伙房的小子进来了,个个还提着桶端着盘子拿着锅。

    “这是啥?”众人的目光最先落在伙头兵手里端着的那碗食物上。

    只见大海碗里,面条呈齿锯状,上面铺着层炸的酥肉,周边配着些青菜,花花绿绿的,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这时节还有青菜?

    这是沈繁花弄了些脱水青菜。

    伙头兵笑眯眯地道,“这个叫方便面,是姚大人命人送来的第二批军粮,末将按照他给的做做了碗,端给皇上尝尝。”

    景熙帝不管他们,自己个人吃着挺香。

    “就做了碗?”众将不满地看向他,他这是不想干了是吧?

    “各位将军勿恼,这个方便面非常快,小的将家伙什都带来了,这就给各位将军煮面。”

    不会,每个将领都吃上了方便面,这冷天,在海碗面下肚,连汤带面的,吃得浑身火热,舒坦极了。

    姚昇接收了沈繁花捐赠的方便面后,当即立断送出第二批军粮,竟然赶在他们抵达前追上了景熙帝他们大部队。

    众将领对这方便赞不绝口,真的很方便啊,而且味道还很不错。

    唯独郑国公,吃着美味的面条,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吃完了面,景熙帝心情很好地道,“这姚昇的能力很强嘛,朕以为第二批军粮会让他头疼一阵子呢。”

    他知道筹集军粮是苦差,特别是这两年年景又不好,条件摆在那儿,他也没打算对姚昇这个军需官多加苛责,想着军粮只要能续上趟儿就行。

    众将领散了之后,景熙帝拿起姚昇送来的信,他在信中,说了他筹集军粮的经过,其中对荥阳县主的慷慨解囊暂不绝口,夸了又夸。

    景熙帝将信看了,还看了两遍。面上是沉默不语,心里却是一片滚烫。

    魏大志有些好奇,他料想这封信应该说的都是好事儿才对啊,姚昇又不傻,工作完成得好还去说扫兴的话。

    景熙帝笑,“原来不是姚昇能力强,而是那丫头帮忙了。”

    魏大志立即『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这就难怪了。奴婢还想着,这姚大人能力是有的,但往常也没见他效率那么高呀,原来是荥阳县主帮忙了呀。奴婢听说,这次送来的粮食可不老少呢。”

    景熙帝微微颔首,这车车粮食,少说也有几百上千石,她眼睛眨也不眨,说送就送了。

    “方便面……”他呢喃着这几个字,然后笑,“她总是有些奇思妙想。”

    魏大志:莫名觉得嘴巴里有点甜是肿么肥事?

    南陵边境,战火一触即发,大周国内,时节已入冬,各地却一片热火朝天。

    本来冬天就是猫冬的季节,便是再热闹的村子入了冬都是安安静静的。

    想想,大冬天白雪皑皑,寒风萧萧,加上土地都冻上了,不猫冬能干啥呢。猫冬多好啊,则屋内总比屋外温暖,二则少点动弹,还能节省点粮食。

    但今年很不样,比如他们这个离京城只有二三里地的白云村,今年就迎来了两位官府派下来的手艺人。

    对方找到他这个白云村的里正,拿出官府文书,说要给他们盘炕。

    这些日子太冷了,他都没有去县衙,竟不知道出了这样一份公文。里正拿着公文仔细看了,特别是右下角那个大戳印,确认是县衙的大印无疑。

    接着,对方说了些火炕的好处,等各家各户都盘了火炕,他们今年冬天就不怕会冻死人了。

    里正心说,这么好,必须盘啊。何况对方还不收工钱,免费指导。

    这天气是真的冷啊。说起来让人心酸,他们村就有不少人家,家子人仅有身厚衣裳,都是出门的那个人穿,其余人只能一起挤在床上盖着被子取暖。

    等有了火炕,听说只是费点柴火,整张炕连屋子都是暖暖的。这可太好了,至于费柴,那都不是事儿。村里人只要不懒的,谁家不是在冬天就存够了冬的柴火呢?

    里正寻思着不知道火炕是什么样的,村们估计不太敢让对方在自己家中动手。那就由他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吧,让他们先在他家盘个。

    他把话说,对方笑了,说了句稍等,然后便拿出一个册子,他们翻到白云村那页,告诉他,他们白云村第一批盘炕的人有三户,他这里正也在其中。

    他探头看,发现那册子上,白云村的下面,确实有他这个里正的名字,除了他以外,还有铁柱和他堂侄子的名字。

    他连忙问这是怎么回事?

    这册子上有他和堂侄的名字不稀奇,他小小是个村官,他堂侄在县里开了间铺子,也算是村里比较有名望的人了。

    但是铁柱,就妥妥一农家汉子啊,咋他也在名册上呢?

    “你们先前是不是给咱们军队捐粮了?”来人心情很好地问他。

    里正点头。

    “那就没错了。”对方一抵掌,“我们下地方盘炕,是朝廷的个惠政策。但我们人手就那么多,不可能给每一家都盘的。”

    “里正点头,是这个理儿。”

    “以,我们只能优先给之前捐粮的人家先盘。”老手艺人没说的是,他们还会顺便从中挑两个聪明的人来教,等几个火炕盘好了,他们也教会了。剩下的火炕,就由他们村自己人给自己人盘。

    要是别的村子没一个人捐粮的呢?为就他知,邻村就是这样的。里正差点就问出口了,但话到嘴边,他识趣的闭紧嘴巴。

    他们先去铁柱家里,里正上前拍门,等见了正主连忙说明了来意。

    时间紧,任务急。他们没有太耽误时间,直接就动手了。

    挖泥,打土坯,官府手艺人领着铁柱做。

    里正连忙把家里的小儿子叫来帮把手,官府的人见了,也没说什么,直接让他跟着块儿干活。

    铁柱家下子变得热火朝天,左邻右舍都围了过来。

    里正把盘炕的前后果说,众人心里就很微妙了。

    之前铁柱去捐粮时,村子就有不少人说他傻。

    他家本来就穷,好容易今年进城打了个短工,听说是给沈国公家的作坊干活,赚了些银钱,将屋顶修葺了番,又添了些家什,估计也剩不下多少了。

    就这样,他前阵子还从家里拿了些粮食白白捐出去了,知道的人都很不解。现在看来,真是傻人有傻福。

    里正和里正堂侄在他捐了后,大概是为了名声以及面上好看,也跟着捐了点。现在也跟着沾光了。

    官府的手艺人上手给他们示范了如何打泥坯子之后,只做指导,不再动手,不合格的地方他们会指出来。要知道,泥土坯子他们是不管的,本来也不难,他们都管了,岂不是要累死了?

    至于村的围观,他们也不介意,想学就学呗,能学多少就看自己的本事了。

    等将三家的火炕盘好时,铁柱也学了个七七八八了。官府手艺人又就他不解之处指点了几句,看他点头了,就知道差不多了。

    接着,官府那俩手艺人又教他们如何在炕边种菜。

    这话出,真是一石激起千重浪啊。村们连忙七嘴八舌地问开了。

    先前盘的这炕已经是好处多多了,现在听说还能在炕边种菜,这可不得了!

    要知道他们这地方,冬天想吃点绿叶菜,那是天方夜谈。现在盘了炕就能种菜了,虽然种出的量不大,但能解决一家子的吃菜的问题也是好的呀。

    官府手艺人走的时候,村们千恩万谢地送他们出村,甚至还凑了些吃食给他们,但被他们拒绝了。

    “这是我们分内之事,你们不用太感谢我们,要感谢便感谢朝廷感谢咱们皇帝陛下吧。”

    村们一想,确实也是啊,他们大周有个好皇帝。

    从白云村出来,两位手艺人感叹,这活虽然东奔西走,但是干完心里舒坦。

    官府的人走了之后,铁柱和村子家的小儿子后来就成了他们村以及附近村子的香饽饽。大家都想请他俩给去家里盘个火炕。

    个冬天下来,铁柱家靠着这手艺攒了不少银钱,后来等农闲的时候,就盖了几间新房子。

    这样的例子在大周有很多,这个冬天,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不过这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