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小说网 > 镇国医仙 > 第25章 凄凉愁绝意

第25章 凄凉愁绝意

作者:薛定谔的狗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品阅小说网 www.pyxs.com,最快更新镇国医仙 !

    第一卷,第25章,凄凉愁绝意

    院长齐白轮,正当知天命年岁,面对林思珩不卑不亢,一动一举都透露着一股隐士高人的风范,他和林思珩握手之后,便开门见山道:“林少爷既然交了学费,那么自然不会让你空手回去,只是以你的悟性并不需要长期待在学府感悟,老头子我已经帮你准备好了儒学精神的重点所在,跟我来吧。”

    林思珩挥手示意其他人留在这里守着,只带秋水一人跟随,跟随齐白轮通过石板长廊,最高处,一座不大不小的书院,紫云书院。

    书院里百花争艳,鸟语书香,确实是一片不与世俗接壤之地,能让人来一次就会深刻留念。

    齐白轮推开紫云书院的大门。

    秋水回望身后,在闭眼感受了一下,说道:“少爷,这里是一处‘金龟孵蛋’格局,有地区气运的加持,在这里冥想悟道,是在其他地方修炼效果的两倍。”

    林思珩点点头,进入紫云书院。

    本以为齐白轮至少得寒暄几句,说几句客套话,可结果,人家绝对是一个实打实的实在人,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重点,顺便给林思珩递过去一本泛黄的古书《乐经》,是宣纸书,而非竹简,由此可见,这是一本手抄版的《乐经》。

    林思珩瞪目结舌,手里拿着这本泛黄的古书,纳闷道:“不是说《乐经》已经失传了吗?”

    儒学最初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以及《乐经》,不过在始皇帝焚书之后《乐经》从此失传。

    院长齐白轮哦了一声,才解释道:“这本《乐经》啊,只是后世前辈学者东拼西凑出来的东西,虽不是原着,但也值得一看,作为礼物送给你,至于信不信完全由你自己。”

    想了想白给的东西不要白不要,林思珩转递给秋水,秋水便端坐在旁边椅子上开始翻看那本盗版《乐经》。

    那齐白轮老先生可真是太看得起林思珩这个理科状元了,一上来就爆出儒学的重点与关键所在,听得他不禁偶尔思路跟不上,有些走神。

    连总结都不需要他自己总结,齐白轮老先生已经帮他总结好了。

    总结儒学就三句话:

    第一,一切向内求,遇到任何自认为不好的事情,其实都是自身的问题,一切果都是自己造就的因,世界、环境是由自己的心造就的,烦恼、贫穷也是自己吸引而来的。反复仔细的研究,造成这个问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改之,趋利避害。

    第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只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想,一切的事情也就都通透了。也就是如何事宜的掌握言行的。

    第三,对人对事,要给予,而不是索取。一个人一张嘴就决定了他的格局境界,世间俗人都在要,在拿,在借,在贪,或者是在批判。这便是一句话识人之妙!远离索取之人,趋近奉献之人,而那些不断付出,奉献做贡献的人,理应享受非人之福!又叫气运。

    做到如此三点,即可享受人间气运加持,即便不能成为圣人,也与圣人境界相差不远了。

    齐白轮老先生一边研墨,然后提起毛笔在宣纸上挥毫水墨,写出了两个看不出是什么字的字,反正乱七八糟潦草无比,几秒后大功告成,一脸自豪满意地收笔,“林少爷,这幅字,便送给你做收藏,不收你钱。”

    林思珩没有要收的意思,他双手环抱胸口,吊儿郎当地瞧了瞧那两个乱七八糟的字,愣是没有认出来,于是问道:“什么字啊?”

    老先生显得有些无语,估计心里在鄙夷林思珩这个全省第一的理科状元十有八九是花钱买来的,那“中庸”两个字如此潇洒有气魄居然认不出来。

    老先生咳嗽两声,他朗声道:“四书五经开篇便是《中庸》,因为,高明莫过于中庸,此乃做人做事的根基。儒家的精神是入世,讲究理想与抱负,进取不懈。但,儒家之经典《中庸》,却融入了道家的精神,你光是一个劲地冒进,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死了也于事无补,故而,还得有点道家出世的精神。所谓,以出世的道家精神,干入世的事情。志存高远,却又不拘泥于眼前的小事杂事乱事,这才能以坦荡的胸怀成就大事,这便是《中庸》。”

    林少爷听得一脸懵逼,难以立刻理解,他以前看书多数时间都放在了《到发廊去》《出淤泥记》此等作品上面。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之类的医书,他也只是在雷龙宗师的监督下看完的。

    最后憋出一句:“《中庸》的意思,是不是摸鱼打诨?”

    齐老先生对林思珩有些失望的样子,不过也挺耐心,解释道:“一般的世间百姓都认为中庸就是摸鱼打诨,就是和稀泥,中庸就是没原则,这都是很无知的话,这都是没文化的人说的话。实际中庸是人类文明管理学的一个最高的智慧之一。”

    老先生这是在嘲讽林思珩是个书呆子,空有一个状元头衔,实际上没文化。这里的管理学,指的是对万事万物的管理,管理自身也是管理。

    齐白轮拿起了刚才的那支毛笔,将毛笔放在食指上,唯有将食指放在毛笔的重心、平衡点,毛笔才可以在他的手上放得端正而不倾斜掉落。不是位置的中心,而是毛笔两侧力量的平衡点。

    他说道:“比如说,暴力?是不是中庸?懦弱呢?是不是中庸?不对,暴力不是中庸,懦弱也不是中庸,位于二者之间的勇敢才是中庸。又譬如奢侈与吝啬,这二者之间有一个中庸的东西,叫做慷慨。自卑与自大,这二者皆不是中庸,自信才是中庸。世间俗人,要么自卑,要么自大,很难做到自信,恰如其分的自信很难。一个人无知,什么都不学,这肯定不对,但如果一个人整天掉书袋里面,变成了一个书呆子,那肯定也不对,二者之间的中庸是好学。父母对孩子特别溺爱,不对,那不爱呢?也不对,所以中庸便是关爱。那你管理一个企业一个门派,放任什么都不管,还是什么都管,独裁?不对,中间是信任。任何事物都要把握一个度,而不是单说勇敢是好是坏,度过了,勇敢就变成了暴力,度不够就变成了懦弱,所以,把这个度把握好了,才叫做勇敢。这便是中庸之道!”

    老先生接着道:“有很多儒家学子在追求中庸的道路上一路跑偏,最终是完美的达成了平庸的成就,于是便开始骂儒学没用,是纸上谈兵。他们在学习中,不去争取优秀,也不去做倒数,夹在优秀与倒数之间。在活动之中,不去做那个领头人,跟随大流一起执行。有展示自己机会的时候,能不上去就不上去,不露锋芒。平凡的人,做寻常的事,碌碌无为,寻常而不突出,总是依附如风,无法脱颖而出,这是平庸,而不是中庸。当你和别人有不同理念的时候,但是你认为对方是错的,直接锋芒毕露的上去与之理论,去试图说服对方,而当对方也已经认同了你的理念之后,就别再洋洋得意地乘胜追击得理不饶人,非得让对方承认自己的无能,这才是中庸之为。中庸是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势制宜,因地制宜。”

    齐白轮呈上一杯温茶,林思珩接过温茶。

    齐白轮苦笑一下,等林思珩喝完之后,他苦笑着,深吸一口气,于是闭眼说道:“欲试人间烟火,怎料世道沧桑!万卷诗书无一用,半老雄心胜书狂。当年意气郎?弱冠时不知愁滋味,知天命时方晓彷徨,几点凄凉愁绝意,百种憾事妄断肠,此情,茶中尝。”

    齐院长一通荡气回肠的诗词歌赋脱口而出,一个老头的一首诗,便能让人觉得整个世道都老了许多,本以为林少爷能够理解其中道理,然而那位林少爷只是轻轻地放下茶杯,惊讶地说了句:“卧槽,没看出来,你也会作诗!”

    齐白轮已是知天命的年纪,看淡人间烟火,年轻的时候没有把握住时机,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现如今也只能是办教育机构搞搞教育,那儒家鼻祖孔圣人不也是未得一官半职?还不是教出了许许多多的名将名相?

    林思珩挠有兴趣地上下打量着齐白轮,看得那老头有些不好意思,就跟个被流氓给扒光了衣服的小娘们一样,羞羞答答的。林思珩道:“老先生,你是圣人吗?”

    此话问出,齐老先生把脑袋撇向一边,老脸微微发红,不好意思地微微点点头,但是幅度不大。

    林思珩道:“传闻儒家圣人开口能杀人,是真是假?”

    那老头彻底不说话了。

    林思珩不禁失望透顶,看样子齐老头是没那个本事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