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小说网 > 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 > 第143章 正名之战!贤侄,汝之病症复发矣!

第143章 正名之战!贤侄,汝之病症复发矣!

品阅小说网 www.pyxs.com,最快更新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 !

    两人谈论完毕正事后,寿春仙子说道:“其实还有一桩心事让我颇为忧虑。”

    “何事?”陈寒问。

    “便是那位林幼薇姑娘,这位姑娘品行出众,连父皇也曾赞不绝口。

    她追随于你左右已久,如今若是我下嫁于你,依照父皇的意思,自然是我身为正妃,那对于她是否太过不公。”提及此处,寿春仙子不禁面露尴尬。

    万事皆有先来后到之序。

    林幼薇不仅早至,更是默默跟随陈寒左右,勤勉尽责地处理诸多事务。

    而她寿春仙子仅凭公主身份,就要夺去人家应有的地位,这让她深感愧疚于林幼薇。

    陈寒听完后朗声一笑:“那你若真的入赘而来,只需好好待她便可。”

    寿春仙子羞涩地低下头,轻轻应了一声:“我明白。”

    ……

    皇城深处,乾清宫书房内。

    朱允熥亦在场聆听。

    听得姑母如此述说,朱允熥愈发敬佩自家师尊的智谋。

    朱元璋则是低头沉吟:“灵媒玉简?此物果真有如他所说的那般神奇?”

    “父皇,依陈寒之意,如今我朝修士之所以情绪激昂,根源就在于不明朝廷大计所在。

    孩儿细思之下,确实有道理。倘若百姓皆知,朝廷于今收储灵棉之时,仍按去年原价购入,并将于明年起逐年减价,那么那些商贾又怎会如此肆意妄为呢?”

    寿春仙子一番解释,让朱允熥在一旁连连称是:“皇祖父,孙儿亦认为此言极是。”

    如今我煌煌大明仙域广阔无垠,黎庶亿万计,若他们不知朝廷修真界的动态,轻易被邪魔外道煽动,滋生出违背修炼大道的行径也在情理之中。

    而我们忧虑之处在于,倘若百姓愈发智慧通透,便会走上叛逆修行之路,此实乃多虑之举。

    正如尊师所言,天下生灵只要有口灵食果腹,谁又愿意将性命悬于腰间,投身于这等丧命修行的歧途?

    朱允熥此言一出,朱元璋深表赞同。

    想当初他们为何选择叛逆修行?

    按老友徐达所讲,乃是官府压迫过甚,生存无门所致。

    昔年他们那些人在故乡时,只要尚有一线生机,又有谁会选择踏上叛逆修行的道路呢?

    百姓天性畏惧仙官之威。

    他们之所以走上了这条道路,皆因家中亲人皆饿殍遍野,无处求生。

    最重要的是,即便那时他家中亲人尽皆亡故,他也曾想过投身皇觉仙宗以求一口灵食维生。

    然而最终他选择了叛逆修行,也只是因为在外乞讨都无法果腹,濒临死亡边缘,别无他法。

    因此听完陈寒的话语,朱元璋深觉其言有理:“那就让他放手一试吧。”

    朱允熥与寿春公主皆点头附议:“没错,就让他试试。”

    听见寿春公主这般支持陈寒,朱元璋不由得打趣道:“人们常说,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可咱们这女儿还未出嫁呢,便已开始替未来夫君思量事端,看来陈寒这小子能得到咱家的女儿,那是他的莫大福缘呐。”

    寿春公主一听,脸上泛起一抹娇羞红晕:“爹……”

    朱元璋却又转而忧虑道:“只是如今既然已经有人丧生,我们不能任由陈寒步伐迈得太急,还需加以约束才是!”

    次日早朝,众多仙官齐聚一堂。

    “陛下,陈寒此举犹如狂风席卷,扰乱了天下修真界之安宁,致令无辜修士陨落,此举实乃悖逆天道。

    我辈大明仙朝应顺应天意而立,如此悖逆天道之举,恐怕会招致天下修士愤慨,群起非议。臣恳请陛下暂停陈寒的革新之举,还天下修士一片祥和净土。”

    甫一上朝,诸多官员即涕泪纵横,仿似逝者乃其亲子一般。

    陈寒对于这类表演早已厌倦。

    自从他降临大明仙朝还不足一年,却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文官们的虚伪面孔。

    他们个个口称是为了天下修士福祉,自己则是在为天下修士谋福利,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然而在本质上,他们其实只有一个目标——巩固自身的修炼地位。

    他们生怕有人觊觎自己的位置。

    一旦出现他们无法控制的人物,便会勃然大怒。

    因为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才是那个应当屹立众生之巅的存在。

    此刻,吕本站立在那里,

    或者说他感觉自己尚未到达出手的最佳时机。

    一旦他出手,就必须一击必杀。

    因为他和其他官员不同,其他人顶多是对陈寒口诛笔伐一番,无关紧要,朱元璋也会视之为文官们不甘陈寒日益得势的表现而已。

    但他一旦出手,事情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他必须将此事拿捏得恰到好处……

    且说吕本,乃是一只深谙世故的老狐狸,他需细细揣摩huangdi黄庭轩此刻的情绪变化,只见huangdi在听完那位文官的话语之后,其面色稍有动容,不再是一副漠然置之的模样。

    户部侍郎李瑾阳挺身而出,向着黄庭轩躬身禀告:“殿下,如今因陈寒之举,世间已然激起滔天巨浪。若改革顺利,固然举国欢庆;然而若改革失败,江南灵植丝绸之市必将化为乌有。

    我煌煌大明开宗立派尚不满二十六载,国势正如旭日东升,黎民百姓刚刚得以喘息之际,这般情境之下,如何又能承受得起此般狂澜巨变?

    恳请殿下明鉴!”

    这番话犹如利剑穿心,直指要害,分明暗示当前的大明皇朝初创未久,不宜变革。言下之意,便是陈寒偏要在此开国之初便挑起纷争,无疑是质疑殿下的开创之功,实是对开国之君的极大不敬。

    文士终究是文士,心思细腻至此,何以能出此等辛辣之言,设法倾轧他人?

    而此刻的陈寒却已明了其中深意,心头愤懑不已。

    紧接着,兵部侍郎方海洋亦踏前一步:“殿下,李瑾阳大人所言极是。自大明创立以来,吾辈休养生息,黎民安土重迁,方成就洪武盛世之基业。现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宁,而在陈寒推行的新政之中,却是天下动荡,百姓失其所依,生活难以为继,岂非自行阻断了前行之路?”

    听罢此言,黄庭轩心中暗忖,现今大明的确稳固昌盛,陈寒此举确实过于急躁。不由得回应道:“陈寒,朕知你拳拳之心,然众大臣所言亦有其理。如今大明立国仅二十六载,对于新事物朕自然予以鼓励支持,但你如此举措使得天下百姓不得安宁,此举实不可取。”

    陈寒闻之仰首长笑,而后朗声道:“殿下,看来您这掌权者的智慧病症又复发了!”

    刹那间,满朝文武无不瞠目结舌,陈寒竟再次与黄庭轩针锋相对!